從友善土地開始,挺直腰桿返鄉從農──西螺草生園廖晨浚闖出玉米筍種植之路
文字:陳瑩如, 攝影:周允中, 編輯:吳巧愉
從農之路最大的感想是:「有穩定收入,這條路才能長久穩健走下去」本地農夫要合作,不能單打獨鬥,也不要盲目過度集中種植某種作物;期望未來可以一起打造西螺優質的水生蔬菜等農產品牌,在增加市場規模後,也能協助其他農人加入種植玉米筍行列,共榮共好。
提前返鄉做專業農夫
廖晨浚,今年35歲,早期曾在嘉義及雲林斗六地區從事靈骨塔、保險業務等工作,也曾當過化妝品公司的財務助理。四年前,因父親生病,在心臟裝了多支支架,他心想,家裡就他一個男生,下面還有兩個妹妹,以後也會離家嫁人,早晚他都需回家來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那就不如提前返鄉吧!
於是在他31歲那年,就毅然返鄉,並且在經歷摸索及嘗試各種可能性之後,終於找到以「玉米筍」種植的從農之路,做為他在家鄉安身立命的根基。目前他約種有兩甲農地,分散於不同地點,約可分成十片田,每塊面積由兩分至四分大小不等,其中超過九成的面積都是種植玉米筍,又以紅鬚玉米筍為主。
另外在冬季時每年11月至隔年的1月份期間,種植少量季節性蔬菜,如品質優良的雪翠高麗菜及好照料且營養價值高的菠菜等。他在家鄉順利開展出一番農作事業,也能就近照顧父母。
我們有點好奇,「為何獨鐘情玉米筍呢?」個性有點靦腆的晨浚笑著說:「因為我看到許多老農長期彎腰做事,最後都駝背,所以我就想可以選擇栽培玉米或玉米筍這種不用長期彎腰工作的農作物,來減輕從農可能帶來的職業傷害……」,緊接著,他騎上機車,一路彎進農間小路,引領我們來到一片他正要採收的玉米筍田,藍天下,一整片的綠意,襯上紅色與白色的玉米鬚,煞是好看!他一面指著遠方的農作物,一面跟我們說明:「我都是採輪種方式,這樣才不會同一時間忙採收,可以分散開來,前面這區下午就要開始採收了,另外後面那區則要到下週才能熟成,這樣生產量才不會過度集中,尤其玉米筍都是人工採收,我一個人的人力才負荷得來。」。
友善土地種植、無農藥栽培
此外,為了能涵養土地,循環永續,晨浚會在每一片玉米筍田採收完以後,讓土地休養一個月不種植作物,目的是讓微生物菌的養分能充分融入土壤內,之後才種下新一批作物,這樣一來,農地土壤品質會越來越好。正因如此,有些老農的田不耕作了以後,為免田地荒廢,也提供給他來種植玉米筍,兼可養地。
晨浚種的玉米筍最大的特色是無農藥栽培,務必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健康!他強調,每半年都會將農產品送到虎尾科大檢驗,檢驗證明都是無農藥。
在施肥方面,他都是以自製的有機肥料,如鳳梨皮做成的酵素及高鉀等,用來幫玉米筍「顧筋骨」,即使風大桿子也不易倒。至於這幾年的病蟲害秋行軍蟲,對玉米筍影響也不大,因一株4或5支玉米筍,如某支受害,還有其他支可採收,不若玉米一株一支玉米,影響較大。
晨浚每半年會將農產品送到虎尾科大檢驗證明是無農藥,務必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一個專業農夫,不僅懂得土地友善的栽種農法,同時也能提供消費者食農知識。晨浚手指著眼前的玉米筍說,上面這是公花,下面有鬚的地方是母花,公花與母花在同一株,兩者如經授粉就會長成玉米,但在栽培過程中不讓其授粉,就形成玉米筍,所以玉米筍可以說是玉米的「小時候」。
他說,玉米有三種類,一種是軟質的玉米,鬚是白色的,是我們一般食用的玉米;一種是糯米玉米,另外像紅鬚玉米筍如果有授粉,「長大成人」後就是所謂的硬質玉米,通常做為飼料用。
晨浚說,玉米和玉米筍都是全年盛產,他採用的是興農紅秋玉米筍品種,每一株約可長成4至5支玉米筍(有的品種可到5至6支),成長時間冬天約需90天,此時期玉米筍較甜,不過因熟成時間長,較貴些;至於夏天的玉米筍最快50天就可採收,此季節雨水充足,但甜度不比冬天的作物,價格相對便宜些。
產地直送──又嫩又甜的新鮮玉米筍
晨浚每日下午在田間採收,並準備隔日早晨到西螺傳統市場販售,直接與消費者接觸,沒有透過盤商,有許多客人因其玉米筍品質優良又嫩又甜、且無農藥吃得安心等原因,所以買過後會持續回購。晨浚表示,一年四季皆可採收玉米筍,而中秋節、過年及清明節年假期間,因很多人返鄉,在地家庭採購量增多,此時是最為大量生產的農忙期。
至於消費者要如何挑選呢?他說,在選購玉米筍時,建議選擇帶殼(葉片)的,能放比較久;他還教我們小「撇步」:「如果是還沒剝殼的,可觀察它的玉米鬚,顏色越鮮紅越新鮮;另還可以看它的尾端,因為這裡很容易發霉,越黑表示採收後放得越久,不夠新鮮」,「但如果是已經剝開的,這時只能觀察它的玉米粒,如果排列地越密,表示越嫩、越好吃!」他不忘提醒,買回家後,帶葉未剝殼的玉米筍可保存兩周左右,已剝殼的最好一周內食用完畢。
玉米筍尾端沒有黑色發霉、玉米粒排列緊密、紅鬚顏色鮮豔,都表示新鮮,又嫩又好吃!
小巧可愛,卻是營養價值高的抗癌明星
玉米筍和玉米屬性不一樣,玉米屬於澱粉類食物,食用太多的話會脹氣不舒服,所以不能吃太多;而玉米筍則碳水化合物含量少,屬非澱粉類,為蔬菜類。雖然一根小巧可愛,但膳食纖維高,富含多種營養素如鉀、鐵、硒、維生素A、C、B1、B2、B6、C及E、胡蘿蔔素、蛋白質、葉酸等,可增加人體免疫力及降低膽固醇、預防胃潰瘍等,可謂抗癌明星。
此外葉綠素對眼睛很好;也因富含高纖維,所以具有瘦身、消腫效果,而且吃了有飽足感,又對腸胃沒負擔,因此廣受健身者喜愛。不過也因富含鐵質,所以他建議在煮之前加一點鹽調味,可以避免變黑。此外,玉米筍剝下來的鬚也可以利用,適合用來熬煮茶湯,尤其在夏天喝了可降火氣。可以說玉米筍小小一支,但「全身」都是寶。
勇闖迷宮:舉辦大小朋友都愛的食農體驗活動
從去年開始,晨浚與「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公司合作舉辦「夢遊玉米筍-小農的白日夢」活動,結合草生園的農田,規劃出食農體驗行程,從8月底到9月中,周一至周五期間開放讓幼兒園小朋友參加玉米筍迷宮遊戲、食農教育講堂及田野烤肉等,周末假日則開放給預約的客人,約兩週期間讓小朋友及消費者來到田裡,了解作物及體驗農人的生活。
預計作為2023.5產區體驗活動:《夢遊玉米筍 - 小農的白日夢計畫迷宮》的農田。
「在西螺很多小朋友的家裡都是種菜的,但他們可能不知道父母種田的辛苦,他們來這裡可以摸看看農作物,感受田裡的風景,體驗農人的辛勞」晨浚邊說邊帶我們走到旁邊的田,田間的玉米筍植株還很小,上面有交錯成方格的細線,玉米株沿著線有不同的動線規劃,仔細一看,原來是為了今年的迷宮體驗活動而特別準備的農田場地,等它們長得跟人等高時就很難辨認出動線了!
不過晨浚說因為中秋節前後實在太忙了,所以今年預計提前在母親節過後及梅雨季節之前舉辦,此時天氣也比較不熱,適合戶外活動,往後將常態性持續每年舉辦一次。
去年的玉米筍活動紀錄,孩子們在迷宮裡穿梭,大人、小孩都收穫滿滿!
涼風息息,享受農村現烤料理
在農田旁邊的農寮裡,我們請教晨浚如何料理玉米筍?他說自家多以水煮後沾美奶滋或青島醬吃,若要節食者可不沾醬,有些客人則是用氣炸鍋來料理。
我們沒想到的是現場他就用心地準備了燒烤大餐要給我們品嚐,他說:「農村生活就是時間是自己的」同時雙手不忘慢慢翻轉烤架上的美食,不時沾點烤肉醬,貼心地為我們備餐,他將玉米筍和小黃瓜切成細長小塊後,再以薄的豬里肌肉片包裹起來,旁邊搭配當季現採的新鮮櫛瓜,真是色香味俱全!口味上除了沾醬,也灑些胡椒粉做變化……。
「農村生活就是時間是自己的」晨浚貼心地為我們備餐,色香味俱全!
現場微風徐徐,玉米筍熟了的香味飄散四溢,聞了後讓人胃口大開,讓我們覺得不僅能親到產地看到和摸到農作物,還能現場嚐鮮大飽口福,真是一趟幸福又舒心的小旅程啊!
期許團結力量大,共同打造西螺優質農產品牌
我們邊吃邊繼續聊著,了解到晨浚返鄉從農,並非想像中的一路順遂,前兩年他也經歷了各種嘗試和失敗,為了與西螺多數農人都種的水生蔬菜做出市場區隔,他曾種過紫色青江菜、紫色菠菜或黑色黃肉甜玉米等罕見作物,可惜消費者接受度不高、不被青睞;第一年還遇過一籃空心菜只賣70元、光籃子成本就50元的冏境,一路走來,也讓他慢慢摸索出一條「不用彎腰駝背、又可賺錢」的種植玉米筍之路。
他坦言,雖然挫折和失敗經驗不少,但比起其他人他已算十分幸運,有許多返鄉的青年失敗的很多,最後不得不去工廠或市場搬貨打工。
他說:「有穩定收入,這條路才能長久穩健走下去」,人家形容「菜土菜金」,蔬菜價格有時好有時壞,影響農人收入,所幸玉米筍是售價一年四季相對穩定的農作物。
也參加在地青農聯誼會的他認為,本地農夫要合作,不能單打獨鬥,也不要盲目過度集中種植某種作物,像高麗菜,一蜂窩種植的結果會讓價格崩落,要資源分散,多元化種植各類作物,才不致於受價格波動影響;並且期望一起將西螺優質的水生蔬菜等農產品牌打造出來,讓消費者有信賴感,才能整體提升農業產值。未來他也希望往農產加工方面發展,與人合作研發玉米筍醬,期望增加市場規模後,也能協助其他農人加入種植玉米筍行列,共榮共好。
《活動報名》
夢遊玉米筍 - 小農的白日夢計畫